说实在的,这个标题的命名有点大,所以舍得不敢用“分析”这样的字眼,只能称之为“感受”。这篇文章原本没有在计划内的,只不过群里和博客上的的朋友经常会问起类似的问题,就谈谈舍得所掌握的一点小技巧吧。
有的朋友是这样问的:是不是一个单词一旦被标为掌握,今后就一直不会出现了?
或者问:掌握的单词,软件会多久让你复习一次?
类似的问题有很多。
归根到底,大家是对Supermemo的算法比较感兴趣的。如果是最最纯粹的那一种学习者,他才不管那一套,拿到东西之后就埋头苦干,不干出个结果来誓不罢休。跟这样的学习者是不需要讲这些的。就象学开车一样,他只想知道最基本的一些操作技术,而不会去理会汽车为什么“会自己走”之类的道理。
当然,舍得不是说对算法感兴趣不好,不然的话也不会写这篇文章。恰恰相反,舍得认为,了解了SuperMemo算法的科学性,会更加坚定学习者坚持干下去的决心。
其实要感受Supermemo的算法很简单,自己做一下测试即可。比如针对第一个问题,是不是一个单词一旦被标为掌握,今后就一直不会出现了?你只要在背单词的时候将一个词标为掌握,然后按“Ctrl+Shift+H”这个组合键(显示背诵历史),就可以看到这个词的背诵历史,如下图所示:

大家看第二行”Grd”这一栏,显示的是“5”,表示这个词的评分级别是“掌握”,然后再看日期显示,你会发现这个词是10月8日背的,10月11日需要复习。“Intrv”这一栏中显示的数字正是“3”。
还有一种方法,就是用Ctrl+W调出工作量窗口,这个图就不贴了,舍得记得在之前的一篇文章里讲过工作量窗口的。在REPS那一栏里会有一些数字,前一个数字就是当天你要复习的单词数,双击数字就可以显示这些词条的内容,非常的方便。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琢磨一下其中的规律。
了解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朋友应该知道,遗忘曲线主要是告诉人们在学习中的遗忘是有规律的,遗忘的进程不是均衡的,不是固定的一天丢掉几个,转天又丢几个的,而是在记忆的最初阶段遗忘的速度很快,后来就逐渐减慢了,到了相当长的时候后,几乎就不再遗忘了,如下图所示:

从图中也可以看出,但它并没它有涉及到记忆素材的熟悉程度问题,对于背单词软件来说,SuperMemo在遗忘曲线的研究基础上更进了一步,因为它将单词按熟悉程度分成了六级,熟悉程度不同,相应的记忆(复习)间隔当然不同。如果只是这样想的话,那似乎谁都会开发这种软件。但请再细想想,当你第二次、第三次来记这个单词的时候,又该如何运用遗忘曲线呢?如果根据第二次、第三次……的评分对记忆(复习)间隔进行修正才算科学?从舍得和身边朋友的亲身使用经验看来,SuperMemo确实是目前为止最科学、最有效的记忆软件(不仅仅是“背单词”软件)。或许数十年后会出“更科学”的算法,但就目前的科学水平来看,SuperMemo在算法上当属世界领先的水平。